本報訊(記者張晟)昨日,市民江女士向本報反映,前天上午吃了瓠子,約半小時後突然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,懷疑買的瓠子有毒。
  江女士9日在漢口一超市買了3條瓠子,10日上午用1條瓠子做了餅,吃下一口發現是苦的。半小時後,江女士突然上吐下瀉。卧床休息了數小時之後稍顯好轉,便前往診所治療。
  江女士找到超市。超市說,沒有接到過顧客因食用瓠子影響健康的報告,表示會積極與江女士聯絡,將問題處理好。
  記者昨日走訪了市一醫院急診科,值班醫生表示,近期未收治因食用瓠子而引發食物中毒的病人。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也稱,因食用未煮熟的四季豆、發芽的土豆或毒蘑菇引發中毒的情況相對較普遍,食用瓠子造成食物中毒的例子很少見。
  市蔬菜技術服務總站副站長朱林耀介紹,食用了毒素含量多的瓠瓜會導致中毒。出現苦味瓠子的原因是種子攜帶苦味基因,植株所結的瓜成苦味瓜。若留種株雌花接受了攜帶苦味基因的花粉,來年種子播種育苗長成的植株所結的瓠瓜仍是苦味瓜。農民在留種時,若發現苦味瓠子,應及早拔除該植株,杜絕花粉的傳播。
  湖北中醫葯大學博士曾毅說,《本草綱目》菜部中有關於“苦瓠”的明確記載:“瓠瓤、瓠子苦寒有毒,可入藥。”她說,瓠子是夏秋季節市民餐桌上常見的菜品,可食用的瓠子帶有輕微甜味,而苦瓠則有明顯苦味,市民在購買時,可以挖一小塊瓠子肉用舌尖嘗一下。
  《中華本草》記載,瓠子是一味藥材,可治水腫腹脹、煩熱口渴和瘡毒。  (原標題:市民誤食苦瓠子 導致嚴重腹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w08bwwo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