輿論不過是泡沫,無論謾罵或同情,皆含有大量非理性因素。釐清是非,關鍵在於醫生的行為是否符合規定、是否正確。
  ——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
  ■本報記者 顧泳
  因在手術室內自拍,讓西安某大醫院的幾名醫生最近成了網絡熱點:手術室內“剪刀手”自拍,外加病人的“開刀腿”作背景,兩種要素疊合,事件持續發酵,成為幾日來醫患雙方乃至整個社會的熱議話題。戲劇性的是,之前網友罵聲連連,隨著醫生被免職,同情與寬容之聲迭出;還有爆料說,發佈照片的是競爭對手,輿論再度嘩然。
  近年來,自媒體技術不斷普及,本就處於風口浪尖的醫生,稍不留心就成了網絡紅人,引起熱議,網絡更是將事件呈幾何級數放大。這次的醫生自拍門該怎樣看?
  在手術室自拍確實違規
  原本要截肢的白先生,在西安某醫院醫生持續7個小時的竭力搶救下,最終保住了一條腿。手術相當成功,手術室次日即將搬遷,卻不想,參加手術的醫生因為一組照片晚節不保。這組以“值得永遠紀念的一場手術”為題的照片里,醫生們摘下口罩,微笑面對鏡頭,擺出“剪刀手”,背景是病人躺在手術台,一條開過刀的腿赫然顯露。
  自拍門的輿論評價五花八門,孰是孰非?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分析,“輿論不過是泡沫,無論謾罵或同情,皆含有大量非理性因素。釐清是非,關鍵在於醫生的行為是否符合規定、是否正確。”國家衛計委制定的《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》要求:入手術室人員未取得醫院管理部門的許可,任何個人、科室以及媒體不得攜帶各種攝影器械進行手術拍照、錄像。業內專家指出,雖然帶有攝影、攝像功能的手機未明確列出,但參照上述規定,原則上應當涵蓋。此外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》規定:醫生要關心、愛護、尊重患者,保護患者隱私。自拍門中,病人確實同意拍照,卻並不知曉照片會在網絡四處傳播,顯然行為屬於違規。
  多值得慶祝拍照都不適當
  此番自拍門,暴露了少數醫生職業素養尚有欠缺的一面。龍華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唐紅說,“醫生與病人拍照紀念手術成功,這種做法不罕見。不過在工作期間這樣做,有所不妥。”更有醫生表示,無論多麼值得慶祝的手術成功,也不應該不顧病人狀態而合影。
  作為醫院管理者,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直言:職業素養的基本前提是具有職業精神,在手術室、急診間這種與病魔分秒必爭的地方拍照,且不作為科學、教研之用,態度不夠嚴謹。普通百姓看到照片產生反感,可以理解。顧駿則認為,每個從業者都具備自然人、職業人兩種角色,將日常生活中的舉動帶入到職業場景,凸顯了醫生的專業程度不夠,由此產生病人質疑醫生的“後遺症”將持續。據悉,自拍門後,申城多家醫院管理者正考慮醞釀規定,強調醫務人員在工作時間、工作場合不做與工作無關緊要之事。
  情緒化無助於矛盾解決
  當得知參拍醫生受到處罰、醫院管理者被免職的消息後,網友的態度又出現從排斥到同情的急轉彎。一項調查顯示:有關部門對自拍門做出處理後,逾六成網友同情醫生及醫院的遭遇,認為罪不至此。專家卻表示,這種情緒化的理解,並不利於醫患關係的持久發展。醫患關係的和諧,互信是基礎,而建立互信需要是非標準作框架。
  醫學能做什麼?醫生在從業範圍內該做什麼?病人該怎樣配合醫生?關乎醫學倫理的種種,應在臨床中反覆強調,醫患雙方皆有權利與義務知曉。顧駿表示,病人應該知道醫學的力量有限,醫生也應該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; 雙方有了對彼此的認同,有了界限的清晰劃定,醫患才不至於矛盾迭出。也有專家指出,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,醫療事件所涉及的元素日漸增多,相關法規、規定還需及時跟上,儘快點亮是非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。讓大眾有認知的參考標準,避免通過情緒化思考混淆視聽,以此幫助醫患關係走出陰霾。  (原標題:手術室自拍門,是非辯不清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w08bwwo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